方名 | 升陽(yáng)益胃湯 |
規范名 | 升陽(yáng)益胃湯 |
經(jīng)典 | 經(jīng)典 |
出處 | 《內外傷辨惑論》 |
功用大類(lèi) | 補益方 |
功用小類(lèi) | 補氣 |
處方 | 黃芪(30克),半夏(15克),人參(15克),炙甘草(15克),獨活(9克),防風(fēng)(9克),白芍藥(9克),羌活(9克),橘皮(6克),茯苓(5克),柴胡(5克),澤瀉(5克),白術(shù)(5克),黃連(1.5克) |
炮制 | 上為末,每服三錢(qián)至五錢(qián)(15克),加生姜五片,大棗二枚,用水三盞,煎至一盞,去滓,早飯后溫服。 |
功用 | 益氣升陽(yáng),清熱除濕。 |
主治 | 脾胃氣虛,濕郁生熱證。怠惰嗜臥,四肢不收,肢體重痛,口苦舌干,飲食無(wú)味,食不消化,大便不調。 |
方解 | 升陽(yáng)益胃湯重用黃芪,并配伍人參、白術(shù)、甘草補氣養胃;柴胡、防風(fēng)、羌活、獨活升舉清陽(yáng),祛風(fēng)除濕;半夏、陳皮、茯苓、澤瀉、黃連除濕清熱;白芍養血和營(yíng)。適用于脾胃氣虛,清陽(yáng)不升,濕郁生熱之證。 |
禁忌 | 斟酌。 |
化裁 | 暫無(wú)。 |
附方 | 無(wú)。 |
附注 | 無(wú)。 |
文獻 | 無(wú)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