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喇叭
出處:出自《貴州草藥》
別名:地喇叭
來(lái)源:藥材基源:為石蕊科植物多層石蕊的地衣體。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Cladonia verticillata Hoffm.采收和儲藏:夏季采收,去雜質(zhì),洗凈,曬干。
原形態(tài):鱗葉發(fā)達,呈掌狀深裂,分叉著(zhù)生。裂片直徑2-5mm,灰色、灰綠色。枝柄(孢子器柄)多單一直立,高1-1.5cm,粗1-2mm,先端呈杯狀層層疊生,呈多層寶塔狀。孢子褐色,著(zhù)生于杯狀孢子器邊緣。
生境分布: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高山地帶,多見(jiàn)于草甸灌叢中或巖石表面的苔蘚植物叢中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東北及內蒙古、河北、陜西、甘肅、青海、新疆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性狀:性狀鑒別 地衣體鱗片狀,掌狀深裂,灰綠色。上面生有數孢子器柄,長(cháng)約1cm,灰白色,先端呈杯狀,邊緣有鋸齒,內面粉閏狀。
性味:咸;微澀;性平。
功能主治:清涼止血。主咳血;外傷出血;湯傷
用法用量:內服;煎湯,9-15g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